想要改變他人的想法嗎? 想要改變他人的想法以達成自己的目的嗎? 以下為與動機相關的理論:
Acquired Needs Theory
習得需求理論/後天需要理論
需求隨著時間模塑成型, 大部分可歸納至三類,亦即成就(achievement)、喜愛(affiliation)、力(power)。
有些人最重視"成就", 有些人最重視"喜愛, 有些人最重視的是..."力"。成就者希望自己常常獲得他人的肯定, 追求喜愛者希望與他人維持和諧的關係, 追求"力"的人希望的是與他人達成協議, 或是促成合作。
原文連結:
http://changingminds.org/explanations/theories/acquired_needs.htm
Activation Theory
活化理論/激活理論
人們的心理需要受到刺激, 才會產生行動。刺激包括: 新奇、複雜、多元化與不確定性。適當的刺激可以持續使人保持興趣, 過度的刺激會帶來無法負荷的壓力。
原文連結:
http://changingminds.org/explanations/theories/activation_theory.htm
Affect Perseverance
固著效應
情緒或感覺通常與事實無關, 並且一旦形成後, 就會固著。如果能在一開始就固著他人的情緒, 人們就不會再使用理性去思考; 相反的, 當你感到自己的情緒已經影響到生活時, 回頭反問自己: 這些情緒從何而來? 它們的存在還有道理嗎?
原文連結:
http://changingminds.org/explanations/theories/affect_perseverance.htm
Attitude-Behavior Consistency
態度-行為一致性
要確保人們態度與行為的一致, 是有許多條件的。這些條件可能包括: 需要有許多機會容許人們藉由行為表達態度; 態度表達須處於特定的情境下, 而不是籠統的情境下; 態度可藉由自身經驗而來, 而非沒有經歷過的事情; 探討議題沒有社會定論或偏好的態度, 亦即態度表達不會受到輿論影響...等。
必須確定這些條件都有達成, 你才可能假設人們真的會依照他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去做相對應的行為; 否則, 態度與行為不一定會一致。
原文連結:
http://changingminds.org/explanations/theories/attitude_behavior_consistency.htm
Attribution Theory
歸因理論
人們通常會把自己的錯誤歸咎到外部原因(例如: 今天天氣不好, 所以我遲到了)而不會去想實際原因(例如: 天氣好的日子我也常遲到, 因此可能是時間控管不良); 但會把自己的成功歸咎於內部原因(例如: 考試考得好, 是因為我昨天苦讀, 不是因為這次題目特別簡單)。相反的, 人們會把別人的成功歸咎於運氣, 把別人的失敗歸咎於沒能力。試問: 你犯了這樣的錯嗎? 小心別因為這樣, 而忘記檢討自己, 同時也看扁了別人。
原文連結:
http://changingminds.org/explanations/theories/attribution_theory.htm
以下為全部理論, 本文所述的是與動機相關的理論:
1> Motivation 動機
2> Belief 信念
3> Meaning 解讀
4> Emotion 情緒
5> Memory 記憶
6> Attention 注意力
7> Understanding ourselves 自覺
8> Understanding others 覺他
9> Discomfort 不適
10>Attribution 歸因
11>Forecasting 預測
12>Decision-making 決策
13>Decision errors 決策錯誤
14>Conforming 順從
15>Being contrary 反骨
16>Helping others 助人
17>Persuasion 說服
18>Resistance 抗拒
19>Trust 信任
20>Leadership 領導
21>Lies 謊言
22>Power 力
23>Friendship 友誼
24>Behavior 行為
25>Groups 團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